據醫生介紹,張先生今年四十歲左右,因為2年前確診了克羅恩。ㄒ环N原因不明的腸道炎癥性疾。。在醫生的指導下,一直服用硫唑嘌呤治療,病情控制很好。而硫唑嘌呤正是一種免疫抑制劑。
半年前,在一次殺魚時,張先生不小心割到了右手食指指甲。因為自己做觀賞魚生意十幾年了,所以他并沒有做特別處理。4個月后,他的指甲不僅沒有長好,手背、右前臂多個地方還出現皮膚紅腫。感覺有點不對勁,張先生通過網絡聯系了醫生,醫生考慮可能是魚類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或克羅恩病的皮膚表現,建議他返院復診或在當地醫院處理,最好做皮膚活檢。
覺得特意跑一趟廣州太麻煩,張先生在當地醫院進行了皮膚的活檢與手臂的引流,但并沒有得到明確的診斷。誰知道一個月后,病情不但沒有任何好轉,右手背和手臂還出現了多處瘺道、流膿。他這才趕緊來到珠江醫院就診。
“可能不是克羅恩病的皮膚表現這么簡單。”醫生特意交代張先生帶上當地醫院皮膚活檢的蠟塊和玻片。張先生入院當晚,醫生給出了病理診斷:考慮海魚分支桿菌感染。
醫生解釋,海魚分枝桿菌,又稱游泳池肉芽腫。因為這種疾病好發于接觸海魚較多的人群,如熱帶魚飼養者和海鮮飼養者,也被叫養魚人肉芽腫。此菌大多經患者傷口侵入而發病,病變多見于手部。感染了海魚分枝桿菌后,大多數患者表現為幾天或幾個月后逐漸出現皮膚紅腫、丘疹、結節或潰瘍。如果不及時治療,病菌還可能沿淋巴管擴散到前臂和上臂甚至全身,并出現膿腫、壞死。
確診了海魚分支桿菌感染后,經多次治療,張先生的傷口逐漸好轉。因為該病較為少見,目前并無明確治療方案,經多方查閱資料,醫生選擇了利福平、乙胺丁醇等抗菌藥物,并讓患者停用了免疫抑制劑硫唑嘌呤。1個多月后,張先生皮下結節明顯消退,如今右手基本恢復正常。
醫生介紹,張先生還要繼續服藥觀察至少半年到9個月,才能確認病菌是否徹底清除。不同于其他小傷口造成急性感染,會發生敗血、膿毒,快速危及性命,王新穎說,海魚分支桿菌感染有“潛伏”的可能,文獻顯示,臨床上有人感染這種病菌長達17年,大面積的皮膚潰爛給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海魚分枝桿菌的威力這么強大,我們還能接觸魚蝦嗎?萬一被刺傷了怎么辦?醫生表示,大部分正常人不用擔心,因為人體對外界病原體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只有當抵抗力下降時,病原才容易侵入;颊邚埾壬,因患有克羅恩病,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導致他的抵抗力比普通人要低,才導致感染海魚分支桿菌而且病情不斷發展。
醫生提醒
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不小心被魚蝦刺傷,可用碘伏消毒,多數可自行愈合。但如出現紅腫熱痛或化膿感染,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進行抗炎治療處理。如果傷口久治不愈,而患者又有經營水產史,應排查有無海魚分枝桿菌或其他特殊細菌感染。醫生還提醒,從事水產工作或在海邊游玩的市民和游客,要做好防護,作業時戴手套、穿套靴;游玩時也要注意防護,最好穿沙灘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