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針對杭州地區養殖場內發生的一例鯽魚白鰓病進行了病原診斷及防治方法的研究分析,以期為大家提供參考
近年來,白鰓現象在鯽魚、鳊魚、鱖魚、大黃魚等魚類中時有發生,有學者曾報道在江蘇鹽城鯽魚養殖區流行一種以鰓發白為主的鯽魚白鰓病,輕者引起魚類缺氧浮頭,攝食量下降,影響生長,重者引起鯽魚大批量死亡,給養殖生產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鯽魚白鰓癥狀
杭州地區的鯽魚養殖規模較小,屬零星分散養殖,基本以混養為主。但隨著休閑垂釣對鯽魚需求量的增加,鯽魚的高密度養殖在杭州地區漸漸興起,與此同時也不可避免帶來一些新的病害問題。筆者針對杭州地區養殖場內發生的一例鯽魚白鰓病進行了病原診斷及防治方法的研究分析,以期為大家提供參考。
一、鯽魚白鰓病的主要癥狀
鯽魚白鰓病內臟顏色淡
該案例中,白鰓病發病鯽魚規格在7-8尾/斤,9月11日,養殖者用過硫酸銅0.7ppm殺蟲,9月16日早上出現缺氧浮頭現象,大多鯽魚在池塘邊不下沉,當時檢測亞硝酸鹽濃度為0.3mg/L以上。使用調水藥品降至0.1mg/L后情況好轉,但第10天后又出現上述癥狀,且連續3天出現浮頭現象,同時鯽魚攝食下降明顯,僅能投喂正常飼料量的30%。檢測水體的氨氮為0.2mg/L,亞硝酸鹽為0.1mg/L,水質基本正!,F場檢查,鯽魚鰓呈灰白色,鏡檢鰓絲未見鰓霉菌絲和寄生蟲,解剖可見鯽魚的肝胰臟呈淺紅色,腸道半透明,腸內無食物,剪開有少量淡黃色粘液流出。
二、病原分離鑒定
無菌操作下,對患病鯽魚的肝胰臟、鰓絲、腎臟進行病原菌分離,劃線接種于普通營養瓊脂,28℃于光照培養箱中培養24 h。
培養結果顯示肝胰臟、腎臟上分離到少量細菌,鰓上分離到較多細菌,優勢細菌菌落為白色或淡黃色半透明狀,直徑1-3mm,圓形,表面光滑濕潤,菌落周圍整齊,有光澤。革蘭氏染色為陰性短桿菌,經過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進行生化鑒定,初步鑒定該菌株為嗜水氣單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鑒定率為99%。具體生化指標見表1。
表1 VITEK 2 compact細菌鑒定系統鑒定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
三、藥敏試驗
采用藥敏紙片法對分離的嗜水氣單胞菌進行藥敏試驗。試驗表明,慶大霉素、氧氟沙星、恩諾沙星對嗜水氣單胞菌為高敏,環丙沙星、諾氟沙星、頭孢拉丁、紅霉素為中敏,而利福平、強力霉素為耐藥。因此可以選擇恩諾沙星等作為高效的治療抗菌藥物。
四、治療措施及效果
根據水環境檢測和鯽魚體表、內臟的癥狀表現,我們分析認為,該病的發生主要是機體受水質、細菌感染等內外環境毒素影響,引起機體正常代謝功能出現障礙,尤其是血液循環系統障礙導致機體出現的貧血癥狀。因此,治療思路還是以清除機體內外環境的毒素為主,通過對水體和內臟解毒,再進行保肝增加機體代謝功能,使其恢復正常。
具體治療措施為:首先外用池底解毒安(大蘇打)500g/畝·米,進行水體解毒,同時在飼料中內服魚用多維10g+甘膽口服液4mL(體內解毒中藥)+保肝中藥4mL+10%恩諾沙星5g/kg飼料,連續投喂5天。停3天后再補充投喂多維和保肝中藥1個療程。其中,甘膽口服液和恩諾沙星具有殺菌、清除體內毒素的作用,在本次治療中在于清除病因,保肝中藥和維生素具有調節機體代謝機能、增強機體抗病力的作用,在本次治療中主要是促進機能修復,考慮受損的組織和機能恢復需要一定時間,治療過程中需適當增加保肝中藥和維生素的用藥療程并提高用藥量,一般為常規劑量的2-3倍。
治療效果:用藥2天后鯽魚的浮頭、浮邊現象消失,攝食也逐漸恢復,5天后攝食量恢復到正常量的70%左右,7天后檢查鯽魚的鰓絲白鰓現象明顯好轉,90%以上已轉為鮮紅色。由于治療及時,在治療期間及治療之后未出現鯽魚的死亡現象,治療效果較好。
五、分析與討論
1、綜合防控措施
針對鯽魚白鰓病的發生近年來有蔓延的趨勢,我們認為關鍵做好以下幾點,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控效果。
。1)定期補充維生素和保肝中藥,每月投喂1個療程。
。2)保持水質穩定,根據水質情況適當補充肥水膏和光合細菌,定期檢測水質指標,多開增氧機提高水體的溶解氧。
。3)控制投飼量,特別在高溫季節7-8月,可每半個月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解毒和保肝中藥1個療程。
。4)6-9月每月定期使用聚維酮碘和硫醚沙星消毒1次。
。5)出現癥狀后及時進行水體解毒,同時內服魚用多維、甘膽口服液、保肝中藥和恩諾沙星等1-2個療程,可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2、關于鯽魚白鰓病的病原分析
白鰓癥狀在多種魚類、多種病害中都有發現,關于其病原也有不同的報道。如袁圣等認為鯽魚白鰓病主要是鰓霉引起,梁利國等報道嗜水氣單胞菌感染的鰱和銀鯽的癥狀也是鰓絲貧血發白,另外還有鰭基部出血,腸道出血,腹腔和腸道出現淡黃色黏稠積液。而本次我們鑒定的病原也為嗜水氣單胞菌。
嗜水氣單胞菌是淡水水體常見的致病菌,感染淡水魚類主要表現的癥狀為體表及各鰭條基部充血或出血、鱗片脫落,突眼、解剖內有腹水,肝臟糜爛壞死。本病例鯽魚僅以白鰓為主要癥狀,其體表、腸道未見發紅充血,與常規文獻報道的魚類嗜水氣單胞菌感染癥狀有較大區別,是否還有其他的病因或致病機理,尚需進一步研究分析。